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副组长及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在脑卒中的救治及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担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委。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执笔10部中国脑血管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余项。以主要完成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获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奖,被评为东部战区总医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神经病学专科中心、江苏省神经内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技术培训基地。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全军科研重点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重大和重点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主持开展了20余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 Neurol、JCI、NC、Neurology、Stroke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10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它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牵头开展了全球首个后循环血管闭塞介入治疗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BEST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IF 59.935)杂志,是国际上第一个公布的后循环血管闭塞介入治疗的RCT结果。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神经元LDLR/PCSK9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编号82271361,经费52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LRP3介导中性粒细胞募集参与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研究。编号81671170,经费57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MPs基因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伴微出血患者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影响。编号81171099,经费58万。
4.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前沿技术项目):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新模式的研究,编号BE2016748,经费400万。
5. 江苏省科教强卫重点人才项目: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指导颈动脉介入治疗,经费50万。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神经元LDLR/PCSK9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编号82271361,经费52万。
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DL受体通过影响线粒体稳态调控神经元焦亡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机制研究。编号BK20201234,经费10万。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LRP3介导中性粒细胞募集参与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研究。编号81671170,经费57万。
4.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前沿技术项目):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新模式的研究,编号BE2016748,经费400万。
5. 江苏省科教强卫重点人才项目: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指导颈动脉介入治疗。编号ZDRCB2016019,经费50万。
6. 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拔尖项目:经鼻给予NGF治疗脑战创外伤后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编号16QNP046,经费20万。
7. 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站式CTA/CTP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介入治疗。编号201715007,经费10万。
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桥接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编号2014-WSW-043,经费3万。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MPs基因多态性对急性脑梗死伴微出血患者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影响。编号81171099,经费58万。
10.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综合社区老年人中风预警系统的建立。编号BK2010067,经费30万。
一、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
1. Cheng X, Liu J, Li H, Yang J,Zhou C, Zhi B, Liu Q, Li Y, Xiao L, Zhu W* (共同通讯), Lu G *. Incrementalvalue of enhanced plaque length for identify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culpritplaques: a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Insights Imaging.2023 May 25;14(1):99. doi: 10.1186/s13244-023-01449-y. (影响因子:5.036)
2. Dong W, Zhang W, Yuan L, Xie Y,Li Y, Li K*, Zhu W(通讯)*. Rescuersfrom the Other Shore: Intercellular Mitochondrial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 and Diseases. Cell Mol Neurobiol. 2023. Aug;43(6):2525-2540. (影响因子:4.0)
3. Zhao Y, ZhuW(共一), Wan T, Zhang X, Li Y, Huang Z, Xu P, Huang K, Ye R, XieY, Liu X. Vascular endothelium deploys caveolin-1 toregulate oligodendrogenesis after 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Nat Commun, 2022 Nov 10;13(1):6813. doi:10.1038/s41467-022-34293-7. (影响因子:17.694)
4. Wan T, ZhuW(共一), Zhao Y, Zhang X, Ye R, Zuo M, Xu P, Huang Z, Zhang C, XieY, Liu X. Astrocytic phagocytosis contributes to demyelination after focalcortical ischemia in mice. Nat Commun, 2022 Mar 3;13(1):1134. doi:10.1038/s41467-022-28777-9. (影响因子:17.694)
5. Cheng X,Shi J, Wu H, Zhu W* (通讯), Lu G*.Review of net water uptake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EurRadiol, 2022 Aug;32(8):5517-5524. (影响因子:7.034)
6. Cheng X,Shi J, Wu H, Dong Z, Liu J, Zhou C, Liu Q, Su X, Shi Z, Li Y, Xiao L, ZhuW(共同通讯) *, Lu G*. ASPECTS-Based Attenuation Changes on CTAngiography as an Imaging Biomarker to Predict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Acute Ischemic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22;51(4):532-541. doi:10.1159/000521026. (影响因子:3.104)
7. Fu Y, Yun W, Zhang Z, Ma Y, Xiao L, Zhang M*, Zhu W(共同通讯) *.Homocysteineis related to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in the brainstem in patients with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BMC Neurol, 2022 Aug 11;22(1):296. doi:10.1186/s12883-022-02744-9. (影响因子:2.903)
8. Cheng X, Wu H, Shi J, Dong Z, Liu J, Zhou C, LiuQ, Su X, Shi Z, Li Y, Xiao L, Zhu W* (共同通讯), Lu G*. ASPECTS‑based net water uptake as an imagingbiomarker for lesion. J Neurol, 2021 Dec;268(12):4744-4751. (影响因子:4.849)
9. Geng Z, Guo Z, Guo R, Ye R, Zhu W* (共同通讯), Yan B*. Ferroptosis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Res Bull. 2021 Jul;172:212-219. (影响因子:4.077)
10. Min Zhang, WushengZhu(共一),YiMa, Kuankuan Huang, Shan Huang, Qian Chen, Wenwei Yun, Gelin Xu. Early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Hypoperfusion Volume Ratio on Arterial SpinLabel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21Aug;30(8):105885. (影响因子:2.136)
11. Rui Sun, Mengna Peng, Pengfei Xu, Feihong Huang, YiXie, Juanji Li, Ye Hong, Hongquan Guo, Qian Liu, Wusheng Zhu*(通讯). Low-density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regulates NLRP3-mediated neuronal pyroptosis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Neuroinflammation. 2020 Nov5;17(1):330. doi: 10.1186/s12974-020-01988-x. (影响因子:8.322)
12. Liu R, Sun R, Huang F, Han Y, Zheng P, Zhu W* (通讯), LiuX.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 Stenosis Based onHemodynamic Assessment Using Pressure Wire. World Neurosurg. 2020 Apr;136:323-325.(影响因子:1.723)
13. Hu T, Sun R, Huang F, Liu X, Duan Z, Ye R, Li Y,Xiao L, Guo Z, Liu Q, Zhu W* (通讯). CD99 mediatesneutrophil transmigration through the bEnd.3 monolayer via the induction of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20 Jun4;526(3):799-804. (影响因子:3.575)
14. Duan Z, Huang X, Gao J, Hu T, Liu X, Xiao L, HuangF, Sun R, Zhu W* (共同通讯), Zhou Z*, Liu X.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index score inpredicting three-month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Interv Neuroradiol. 2020 Jun;26(3):309-315. (影响因子:1.610)
15. 姜洋洋, 刘锐, 廖安宇, 朱武生(通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 56(8):939-944.
16. 潘良源, 廖安宇, 程晓青, 朱武生(通讯).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临床内科杂志, 2023,40(1): 453-456.
17. 韩云飞, 朱武生(通讯).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解读. 临床内科杂志, 2023,40(1): 497-499.
18. 陆梦霞, 肖露露 , 文吉秋, 朱武生(通讯). 慢性肾脏病合并缺血性卒中防治的研究进展. 中华内科杂志, 2023,62(1): 107-112.
19. 董威辰, 黎颖乐, 耿知闻, 陆梦霞, 袁琳瑛, 李俊毅, 肖露露, 朱武生(通讯).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分期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 临床军医杂志, 2023, 51(4): 438-440.
20. 董威辰, 施璇, 廖安宇, 肖露露, 杨东, 韩云飞, 朱武生(通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 术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一例颈动脉狭窄从无症状性至症状性的演变.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0(3): 195-199.
21. 耿知闻, 肖露露, 张其锐, 曹敏,廖安宇,程晓青,张志强,朱武生(通讯). 岛叶受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 31(2) : 100-105.
22. 廖安宇, 刘锐, 程晓青, 朱武生(通讯).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评估及介入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12): 854-860.
23. 黎颖乐, 刘嘉, 程晓青, 朱武生(通讯).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 30(6): 466-470.
24. 袁琳瑛, 董威辰, 罗源非, 朱武生(通讯).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10): 712-717.
25. 杨东, 朱武生(通讯).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8(12): 809-815.
26. 黄菲虹, 刘锐, 吴航, 董威辰, 袁琳瑛, 肖露露, 叶瑞东, 郭芮兵, 唐永刚, 朱武生(通讯), 刘新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结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 29(2): 81-87.
27. 唐建红, 赵娜娜, 李俊毅, 葛永纯, 张方, 卢红腾, 刘锐, 樊新颖, 郭芮兵, 朱武生(通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早期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一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8(1):53-56.
28. 罗源非, 朱武生(通讯).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11):695-698.
29. 吴航, 肖露露, 程晓青, 朱武生(通讯).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后的无效再通.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 28(10):758-763.
30. 刘锐, 朱武生(通讯). 脑血管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规范中求创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7):353-357.
31. 董威辰,肖露露, 袁琳瑛, 朱武生(通讯). 基于组织分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7(11): 830-836.
32. 黄菲虹, 陈丹蕾, 孙瑞, 韩云飞, 张志强, 朱武生(通讯), 单纯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7(9): 717-720.
33. 黄菲虹, 肖露露, 李顺, 孙瑞, 陈丹蕾, 孙文, 韩云飞, 马敏敏, 殷勤, 郭芮兵, 朱武生(通讯), 刘新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7):555-561.
34. 胡挺, 孙瑞, 黄菲虹, 朱武生(通讯). 缺血性卒中的炎症机制.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 27(1): 63-68.
二、获奖情况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2021年医学引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2021
2.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2018
3. 基于脑血管结构与功能评估的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2017
4. 脑梗死血管学病因的新机制与血运重建治疗的新策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7),2014
5. 脑梗死血运重建的新策略及其机理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2013
6. 2023年获南京大学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7. 2023年、2019年被评为南京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
8. 2018年被评为东部战区总医院优秀研究生导师
9. 2018年获国家卫计委脑防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奖”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