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张娟
浏览量:677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人文学院
  • 所属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邮箱 : 101010958@seu.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文学博士,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委员会委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理事,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或参与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两部,参著多部,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核心论文多篇。曾获东南大学教学奖励金一等奖和第14届东南大学“吾爱吾师”十大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称号。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汉语教育
科研项目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移民文学的中国文学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 21BZW145

江苏省东南大学2020道德发展智库项目,“被害群体伦理援助与文学中的灾疫伦理叙事和哲学意蕴研究”2242020s30009

东南大学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文社科)课题“非虚构写作”中的中国故事与本土经验(批准号2242019S20035)

东南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人文社科)重大引导课题“鲁迅城市写作的精神向度及当代意义”(批准号2242018S10032)

2020年学科融合视野下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获得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改校级重大项目

2020年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写作与交流”课程获得三等奖

2018年度校级本科生思政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精读”,已结项

2019年度校级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课程结项获得优秀。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11&ZD114

2017年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基金“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国家想象与叙事”

2017年“新时期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和网上舆论阵地建设”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项目

2017年“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国家想象与叙事”东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东南大学创意写作课程改造研究”东南大学教改项目2017 

东南大学“笔走龙湖”多媒体平台创客建设项目2017

“现代城市文学的日常生成机制”东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2016

 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批号:10YJC751117)

2009年主持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价值转型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市民小说》09SJD750005。

东南大学教改项目“新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文科教育改革”。(2013-161)

2008年主持东南大学新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上海现代市民小说研究》9213002397。

2001-2004参加2001年国家社会基金项目《鲁迅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01BZW036

2002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01LA750.11—44031

2002年参加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穿越伟大灵魂的隧道——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研究史》202125585


研究成果

主要论著:

1.      参著《鲁迅与20世纪中国都市化进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版

2.      专著《纸上城市》,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      《穿越伟大灵魂的隧道——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研究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5.      参编《现代散文赏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6.      参著《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撰写《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7.      参著《鲁迅作品内部比较·人本解读·文体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8.      主编散文集《千里快哉风》,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      主编散文集《草木有本心——最文艺植物笔记》,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论文:

《海外华人如何书写中国故事——以<甲骨时光>为例》,《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CSSCI)。(学科最高刊)

《<阿金>:启蒙的都市难题》《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4期,第10-21页。(CSSCI)。

《“70后这代会成为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访谈录》《小说评论》第4期,第126-133页。(CSSCI)。

《伤逝》:五四“新人”与民族国家想象》《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9期,第12-22页。(CSSCI)(《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20年第1期转载,《文学研究文摘》转载)

《站在“五四”的延长线上——海外华文作家少君访谈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第46-55页。

《认识完整的鲁迅——旅美作家陈瑞琳访谈录》,《中文学刊》2021年第1期。

《虚构死亡:张翎近年来的叙事转向与文本策略》,《暨南学报》2020年第42卷,第2期,第18-26页CSSCI

《“民国背影”与“双城写作”》《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0年第1期,第86-93页

《用文学的方式见证历史和现实》《华夏文化论坛》2020年总第23辑,第372-379页

《新世纪以来后先锋文学的非虚构倾向》《创作评谭》2020年第5期,第45-48页

《非虚构写作中的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故事”》《安徽文学》2020年第5期,第99—104页。

《生态·行走·文化——朱颂瑜生态散文研究》,《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40卷,第4期,第20-25页。

《“海外华文写作永远不会凋零”——关于<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访谈》《名作欣赏》2019年第5期,第69-71页。

《卢新华:我最喜欢读的就是鲁迅的小说》《南方文坛》2019年第3期,第107-112页。CSSCI

《从“小诗”到“微诗”——从弥生<之间的心>看自媒体世代的诗歌创作》《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6期,第76-82页。

《责任和关怀使叶周与众不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29日,第07版。

《<野草>中的“陌生人”世界和城市批判》,《南京师大学报》2018年第6期,第126-133页CSSCI

《死亡如何虚构——从鲁迅<死后>与余华<第七天>的比较研究谈起》《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8期,第 35-43、65页。CSSCI

《施玮<叛教者>的忏悔意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第3期,第55-60页。

《跨界·创意·命名:跨媒介创意学科的奠基之作》,《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第41-46页。

《空间视域下的人世悲欢和历史沧桑——评叶周的<丁香公寓>》,《百家评论》2018年第1期,第123-129页。

《陈河<外苏河之战>:战争何以成为史诗?》,《文艺报》2018年11月9日

《写作者的强大精神动力》,《作家》2018年11期,第195-199页。

《“川流不息”的日常生活到“中国人的生命圈——从鲁迅文本的空间建构探究其市民意识的生成》,《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3期,第20-27页。CSSCI

《以空间为中心的文学史的生成——从<八道湾十一号>谈起》,《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11期,第41、90-96页。CSSCI

《甲骨时光:寻找看不见的城市》《南方文坛》2017年第2期,第158-163页。CSSCI

《异质空间视角下鲁迅杂文的文学性》《新疆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第124-129页。CSSCI

《张凤<哈佛问学录><哈佛缘>史传散文写作》,《名作欣赏》2017年第2期,第104-110页。

《多维视角下的“少君现象”学理分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2期,第81-88页。

《跨文化维度的伦理叙事——以<窗子里的两个女人>为例》《学术评论》2017年第5期,第106-111页。

《学院·市场·民间:多维视野下中国创意写作发展的本土化路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1-5页。

《张爱玲小说的“厌女症”研究》,《东亚学术杂志》2017年第7期。(华文文学评论,第五辑,第188-208页)

《白色帝国的神秘呼唤——评<神秘的西夏>》,《黄河文学》2016年第6期。

《城市文化语境下学衡派的生存悖论》《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6期

《知识日常身体的权力制衡——鲁迅对早期中国市民社会知识女性命运的探讨》《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12期。CSSCI

渡也诗歌的空间诗学研究——以巴什拉理论作一分析》,《台湾诗学学刊》第25期,2015年6月

《空间、女性、知识分子——论鲁迅都市体验的文本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4月CSSCI,第158-162页。

《都市视角下的鲁迅<野草>重释》,《南京师大学报》2014年第4期,第148-153页。CSSCI。

《鲁迅上海书写中的现代市民意识初探》,《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8期,第15-20页。CSSCI。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中的“都市漫游者”叙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132-136页。CSSCI。

《论空间体验叙事转型下的现代市民小说价值观》,《东南学术》2012/03CSSCI。

《王安忆小说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求是学刊》2012/03 CSSCI。

《论中国现代市民小说的物质理性价值观》,《求索》2011/12 CSSCI。

《左翼叙事下潜隐的现代市民想象》,《学术探索》2012/01CSSCI扩展版。

《上海现代市民小说的雅俗互渗》,《南通大学学报》2011/10。

《1930-1940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的恋物特征》,《齐鲁学刊》2010/03 CSSCI

《公共空间视野下上海现代市民叙事的空间化特征》,《山东大学学报》2010/03 CSSCI

《张爱玲小说中“灰姑娘”式现代市民想象的解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01

《上海现代市民小说的女性叙事策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旁观者心态与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求是学刊》2006/01CSSCI

 《〈天地〉视野里的市民文化空间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04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张爱玲小说中“灰姑娘”式现代市民想象的解构》,《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年1期。

 《爱情中的物质理性——<艰难爱情>的反讽修辞》,《剧影月报》,2008年6期    

《女人如何拯救自身》,《剧影月报》,2006年4期。

《“过客”与“独语者”》,《扬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鲁迅与斯特林堡》,《上海鲁迅研究》总第14期,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过客”与“独语者”》,《鲁迅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鲁迅与七月诗派》,《牡丹江师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考生信息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