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陈华星
浏览量:1206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物理学院
  • 所属专业: 物理学
  • 邮箱 : hxchen@seu.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陈华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

研究方向:理论物理、强子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

Email:hxchen@seu.edu.cn

办公地点:田家炳楼北207室

  

个人简介:

陈华星,男,汉族,1982年5月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强子物理,自博士起一直围绕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总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引用3000余次。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60余篇,含1篇Phys.Rept.、1篇Rept.Prog.Phys.、1篇Science Bulletin、2篇PRL、40余篇PRD和10余篇EPJC等,其中有5篇ESI热点论文和8篇ESI高被引论文。

  

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可参见

http://inspirehep.net/author/profile/Hua.Xing.Chen.1?ln=zh_CN

  

工作经历:

2020年8月-至今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12年3月-2020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教授

2010年9月-2012年2月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IFIC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9年8月-2010年8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2009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

2005年9月-2009年4月大阪大学RCNP研究中心,博士生(联培)

2000年9月-2004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简介:

  量子色动力学(QCD)作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起源于强子谱的研究(如下图所示,q表示夸克)。一般认为,强子可用传统夸克模型中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构成的介子和三个夸克构成的重子进行解释,其中最常见的重子就是组成日常物质的质子和中子。但实际上QCD允许更为复杂的结构即奇特强子态(exotic hadron)的存在。按照包含夸克和胶子数目的不同,奇特强子态可分类为多夸克态(包含四个或更多夸克)、强子分子态、混杂态、胶球等,这些结构均比较少见,相关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QCD在低能区的非微扰性质十分重要,是目前国际上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目前有约50个奇特强子态候选者,例如:实验上发现的众多XYZ粒子是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LHCb实验观测到的Pc(4312)等粒子是五夸克态的候选者;WASA-COSY实验多次观测到的d*(2380)粒子是六夸克态的候选者。虽然已经发现了这30多个奇特强子态,但是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仍然尚不清晰,特别需要应用各种理论模型对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为理解它们的结构和更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提供帮助。QCD求和规则(QCD sum rules)就是可选的理论方法之一,这是一种强大的非微扰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被广泛应用到强子谱的研究工作中,可被应用于计算强子的质量、产生和衰变等多种物理性质,在奇特强子态的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团队在近二十年里应用QCD求和规则等理论研究方法,围绕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过系统分析它们各种可能的内部结构,改进了QCD求和规则方法,使之更适用于开展相关的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轻标量介子和Pc(4312)等十余个奇特强子态的结构、质量、自旋宇称和衰变等物理性质;应用重夸克有效理论研究了一系列单重强子态的质量谱和衰变等性质。以上这些理论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强子物理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深了我们对于强子态内部结构的理解,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候选者,显示着相关粒子物理实验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本团队会继续围绕这些实验开展有关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的理论研究工作。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团队展示

团队成员:

(1) 杨慧敏,硕博连读第五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2) 董瑞瑞,硕转博第四年。

(3) 苏妞,硕转博第四年。

(4) 阎艺鑫,硕士一年级。

(5) 席洪洲,硕士一年级。

  

已毕业研究生: 

(1) 周丹,博士生(2012年-2019年,硕博连读),期间赴日本大阪大学公派交流一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目前在河北师范大学工作,任讲师一职。

(2) 崔二亮,博士生(2013年-2019年,硕博连读)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任副教授一职,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支持


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奇特强子态理论研究,2018-2020,130万元。

摘要(写于2017年初):奇特强子态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低能区的非微扰性质十分重要。目前实验上已发现30余个奇特强子态,但其性质尚不清晰,需要应用各种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申请人围绕奇特强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过系统分析奇特强子态各种可能的内部结构,改进了QCD求和规则方法,使之更适用于开展奇特强子态的计算。应用此方法研究了轻标量介子、Pc(4380)和Pc(4450)等十余个奇特强子态,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发表SCI论文57篇,由高能物理数据库INSPIRE查询总引用960次。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4篇,含1篇Physics Reports(ESI热点论文)、2篇PRL、23篇PRD、4篇PRC和9篇EPJC。另有1篇关于单重强子态的一作综述于近日被Rep. Prog. Phys.接收。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拟继续发展QCD求和规则等方法,对奇特强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味重子理论研究,2021-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奇特强子态理论研究,2018-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关于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和强子质量的研究,2015-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强子态的手征性质和QCD求和规则研究,2013-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QCD求和规则在混杂态和胶球中的应用,2012-2012


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截止2020年9月):

(1)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The hidden-charm pentaquark and tetraquark states, Phys. Rept. 639 (2016) 1-12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577次

  

(2)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Yan-Rui Liu, Shi-Lin Zhu, A review of the open charm and open bottom systems, Rept. Prog. Phys. 80 (2017) 0762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84次

  

(3)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Strong decays of fully-charm tetraquarks into di-charmonia, to be published in Science Bulletin.

  

(4)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T. G. Steele, Shi-Lin Zhu, Towards exotic hidden-charm pentaquarks in QCD, Phys. Rev. Lett. 115 (2015) 172001.

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90次

  

(5) Wei Chen, Hua-Xing Chen*, Xiang Liu*, T. G. Steele*, Shi-Lin Zhu*, Decoding the X(5568) as a fully open-flavor subd tetraquark state, Phys. Rev. Lett. 117 (2016) 022002.

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65次

  

(6) Hua-Xing Chen, Wei Chen, Shi-Lin Zhu,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c(4312), Pc(4440), and Pc(4457), Phys. Rev. D100 (2019) 0515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70次

  

(7) Hua-Xing Chen, Qiang Mao, Wei Chen, Atsushi Hosaka, Xiang Liu, Shi-Lin Zhu, Decay properties of P-wave charmed baryons from light-cone QCD sum rules, Phys. Rev. D95 (2017) 094008.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68次

  

(8) Hua-Xing Chen, Qiang Mao,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Establishing low-lying doubly charmed baryons, Phys. Rev. D96 (2017) 0315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42次


考生信息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