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陈莉,东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生育调控学组委员,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生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不孕不育症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在生殖内分泌调控、不孕不育诊治和辅助生殖技术临床操作方面具有专长,因实施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率,荣立原南京军区三等功1次。荣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医学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军队计生专项重点项目、江苏省卫健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2项共计科研经费近6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近50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5部。以共同发明人获国家专利7项。
东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肇建于2011年,秉承“行胜于言,务实创新,细微周到,追求卓越”的科训,铭记强军为兵、保障打赢的使命,践行军民融合的理念,瞄准生育力保护与重塑研究方向,精修技能、持续创新,在男女不孕不育症诊治、辅助生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妊娠率常年动态接近7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薄型子宫内膜、复发性流产、无精子症等疑难杂症基础研究与临床干预方面处于国际前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0余项,在PNAS、GUT、Aging Cell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医学科技一等奖、江苏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等7项次。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殖中心,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全军基因编辑与遗传学军事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全军优生优育中心、全军军人精子库、联勤保障部队医学优质专科、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
(一)国际首次研发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该技术使人类胚胎活检遗传学检测由有创向无创转化,开创了子代安全性胚胎检测的革命性工作;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无创胚胎筛选临床移植策略。该部分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数篇,对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安全性的研究由基础向临床真正实现了转化。
(二)临床筛选并阐明高龄状态卵子、精子差异表达的miRNA影响配子质量、胚胎发育、子代健康的内在机制,为高龄男性生育力的精准预测、助孕女性卵母细胞质量评估提供了生物学标记;尤其是针对高龄女性卵子老化的难点问题,在干预靶点的获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实现高龄女性卵子老化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可能。
(三)行业内率先明确电针调控卵巢功能的确切疗效并探寻发挥临床疗效的效应靶点,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生殖工程有效融合,使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绩效指标获得明显改善;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全流程调控的理念,并建立了关键的临床干预策略,相关研究获得“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医学奖二等奖”。
(四)针对代谢紊乱生殖障碍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首次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角度阐明卵巢颗粒细胞HSP90蛋白棕榈酰化修饰失衡,使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异常导致高雄激素血症的发生的发病机制,并找到了可以靶向雄激素信号减轻症状的药物双嘧达莫;同时发现补充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缓解PCOS小鼠卵巢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进而提出临床治疗新策略。
1.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重点项目:ZD2022004,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优选胚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23/01-2025/12,2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2274651,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电针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3/01-2026/12,52万元,在研,主持。
3.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22712,基于多模态知识图谱的针灸治疗不孕症“症-证-方”辅助诊疗智能系统技术研究,2022/07-2025/06,300万,在研,参与。
4.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12021A03502,针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021/10-2024/10,6.48万元,在研,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973965,电针调控CD200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2020/01-2023/12,55万元,在研,主持。
临床成果(一)人工授精技术。针对当前辅助生殖研究领域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临床效果欠佳,干预措施较为零散、局限的现状,从精子、卵子、授精三个关键环节改进再整合运用,首创系统科学、合理规范的全程调控治疗模式,给全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质量控制管理理念和标准的临床治疗路径,获2017年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临床成果(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带领下级医生针对不同特征患者人群预测卵巢反应性,采用个体化超促排卵方案,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率,荣立原南京军区三等功一次。
科研成果(一)配子、胚胎的无创评估:国际首次研发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PNAS,2016),随后对该技术进行了方法学准确性验证(Front Cell Dev Biol, 2021),引入AI建立无创胚胎筛选临床移植策略(RBMO,2022)。临床筛选并阐明了高龄状态卵子、精子差异表达的miRNA影响配子质量、早期胚胎发育的内在机制(Aging,2018,2020;GeroScience,2023),为高龄男性生育力的精准预测、助孕女性卵母细胞质量评估提供了生物学标记。(二)电针对卵巢功能的调控:行业内率先明确电针调控卵巢功能的明确效果(RBMO,2016),揭示电针发挥效应的靶器官卵巢局部作用机制(Life Sci,2018),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其发挥临床疗效的效应靶点CD200(Front Cell Dev Biol, 2021)。为现代ART引入了安全、有效、简便的祖国传统医学手段。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