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昊导师】招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介绍

更新于 2025-02-24 导师主页
高昊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宽带移动通信,毫米波/太赫兹无线通信,通信器件与芯片
h.gao@seu.edu.cn

高昊教授是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讲席教授,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曾获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原杰青B)。作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专家,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通信专用微系统芯片设计、宽带毫米波通信、太赫兹通信与光电共融芯片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未来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的突破性发展。高昊教授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均享有贡献,曾荣获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最佳技术论文奖、飞利浦半导体全球精英奖等多项国际顶级奖项。他在ISSCC、VLSI、JSSC等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并担任IEEE ISSCC、A-SSCC、RFIC等国际集成电路顶级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与分会主席。

 

高昊教授拥有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双博士学位,曾在奥地利国家半导体实验室、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瑞典恩智浦半导体等国际顶尖机构担任教授、首席科学家等职,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工业经验。目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大项目等,带领团队在通信领域不断突破,致力于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团队率先提出了毫米波无线功率接收芯片与智能尘埃芯片的概念与实现,展现了领先的创新能力。在通信产业界,其团队成功研制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毫米波射频前端芯片与相控阵芯片,并实现大规模产业部署,项目成果荣获“欧盟微电子创新奖”。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团队负责人担任江苏省青年科协副会长,主持鹏城国家实验室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江苏省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安徽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十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作为IEEE ISSCC、A-SSCC、RFIC等国际集成电路顶级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与分会主席负责组织国际射频技术与CMOS相控阵技术的论坛数十次。团队已在芯片设计领域顶级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数十件。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1. 针对5G/6G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双震荡腔体匹配技术与槽状金属微带线结构技术,成功实现超宽带、可重构的毫米波前端芯片,获得2018年欧盟AENEAS电子器件与系统工业联盟颁发的“第五代移动通信微电子技术创新奖(CATRENE innovation award for driving 5G technique)”。

  2. 2. 利用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可以进行定向、定点功率传输的特点,团队在国际上首创无源智能尘埃与硅基全集成毫米波无线功率接收芯片, 2015年团队获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最佳技术论文。

  3. 3. 5G毫米波的雷达定位特性与高速率传输特显,2021年获得国家人社部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展开更多
点赞
考生自荐 前往导师主页